工业染色上可以根据分光色差仪的测量结果计算出色彩配方,这是目前染色技术上先进的一种手段,不但可以准确快速的掌握配色技巧,还可以将配方储存为其他客户和供应商比色用,分光色差仪测量并计算色彩配方成为一门必不可少的染色技术,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染色配方的计算吧。运用染料基础数据进行配色计算前,应首先明确一些配色参数1.用量系数(配色强度)是用来调整配色或修正配方中染料用量的系数,如果试样用与标样相同的染色深度染色,颜色深度相等,那么该试样的用量系数就是100%,若深度比标样浅,则系数低于100%,反之则高于100%。在实际使用染料与建库用的染料力份有差异,或者该染料在拼色时与单色染料的上染情况有差异,而影响了配色或修正配方中染料用量的准确程度,可以通过“用量系数”加以调整。下面介绍配色强度(S)的一种计算方法:
S=100[(K/S)试C标]/[(K/S)标C试]
式中(K/S)=(1-R)2/2R,R为不透明着色样在分光色差仪上测出的反射值,计算是选取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反射值,即最小的R值;C为着色浓度。2.织物调整系数(基材系数)。同一种纤维,不同规格的织物(织物的纱支、结构、密度不同或前处理工艺有所区别)使用同一配方染色,得色深浅会略有差异,这时可以根据实际染色情况输入织物调整系数,通过“织物调整系数”调整染料用量,减少不同织物之间存在的系统误差。建染料基础数据库时使用的织物,调整系统设定为100,如果新用织物上染的颜色偏深,则将调整系统减小到100一下;如果新用织物上染的颜色偏浅,则将调整系数增大到100以上。
图1
染色样K/S值与染色深度关系3.上染系数单色染料,在配色拼染色过程中的实际上染行为与该染料基础数据库中的单独上染特征存在偏差,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配色拼染时染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染色织物改变,染色操作或工艺的系统误差等。上染系数为1.0,表示该染料在拼色时与其基础数据(单色染料)完全一致,小于1.0表示其在拼染时,不能百分之百的发挥作用,大于1.0则反之。上述参数在DCI配色程序中,在输入使用成功配方的前提下,都可自动计算出数值。配色应用的实例第一步:配色时客户可以是给定样品,称为标样,也可以是同一条件分光色差仪测定的三次激值数据等,测量或输入色样的三次激值和一些相关数据,利用染色基础数据库,根据色差或同色异铺指数要求,计算机进行计算,得到若干理论预报配方,选取适宜的配方,按照染色工艺进行打样。第二步:将按分光测试仪测量的预报配方染得的样品的色彩数据输入计算机,仪标样对比计算其色差,如果色差不合格,则采用配方修正程序对未达标的试样做进一步的修正,得到修正配方,继续打小样直到符合客户要求,如图2所示:
图2
配色基本过程分光色差仪能够快速、准确地提供各种服务,对它的应用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在应用过程中遇到问题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在配色中,建立的数据库必须准确,否则使用后提供的一系列数据都是错误的;数据库应根据实际生产增添、丰富;对成功配方随时存储,进行管理,以便重复使用时及时调出。在准确的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配方预测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在工厂常用的手工配色是利用操作人员已有的实际染色经验,人为的手动输入颜色配方和标样进行对比,而获取染色配方,大大提高了配色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