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的本质:是不同频断的光波照射到视网膜视觉细胞上,激起不同的信号刺激产生的。颜色产生的原因是光的频率。 物质发光原理:原子中的电子受到外界刺激,从高能级的轨道迁跃到低能级的轨道,并将富裕的能量以不同频率光波的形式释放出去。


 物体的颜色与光有什么关系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光即是色彩,有光的存在才能有色彩,因为没有它就没有任何景象。光是一切物体颜色的唯一来源,光刺激到人的视网膜时形成色觉,没有光就没有色彩。光是来源于太阳、其他天体、火焰以及人工光源的一种电磁波。它的范围很广,当波长过长(红外光区)或过短(紫外光区)时,人的肉眼就无法分辨。 

只有波长范围在380~760纳米之间的狭窄光区才是人眼可见光区。已探知该可见光区的几种均衡分布的颜色波长最长的是红色,随后依次是橙色、黄色、绿色、蓝色和紫色,在雨后的彩虹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效果,或者当光线穿过棱镜分离成光谱的时候也可以看到。 

光源的种类、物体吸收及反射光线的方式可以决定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当光线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表面会吸收大部分可见光,而将一部分可见光反射出来,反射光线的颜色即是物体的本色。比如一块柠檬黄和黄色的织物会吸收光线中除了黄色以外几乎所有的颜色。白色物体几乎反射光线中所有的颜色,而黑色物体则几乎吸收所有的颜色。

任何一个物体固有的颜色只有在白光下才可见,事实上,光线本身并不是完全无色的。 光线的色彩取决于光源的种类及光到达我们的眼睛时所穿过的介质。比如:正午的太阳光线接近白色和无色,蜡烛与普通白炽灯的光线有些偏黄。白炽灯与荧光灯有很多种颜色,可以给我们提供多种选择。同时,我们还可以采取很多的方法来改变或混合光线的颜色。比如,日光的色彩就可以通过彩色薄窗帘或是有色玻璃加以改变。


 总之,如何处理光线和色彩是一项不简单的工作,作为设计者不能仅从美学的角度来考虑,还应该从人们对环境的生理与心理感受上考虑。正确掌握光线与色彩,便能让空间体现个性与品位,从而让室内变得舒适而有情调,这恰恰是一个设计师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