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没有光就没有颜色,色彩的形成与光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不同的光源条件下我们看到的颜色是有差异的。那么,色彩的形成与光线有什么关系呢?下文小编就为大家进行解答,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色彩与光线的关系:

我们知道色彩产生的三要素就有光源、物品、人的眼睛。在白天的阳光照耀下,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五颜六色的世界,不过到了漆黑的夜晚,我们不但看不见物体的颜色,甚至连物体的外形也分辨不清。所以我们在产生颜色感知的条件就是,必须有光。那么光到底是什么呢?

人们对光的本质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从牛顿的微粒说到惠更斯的弹性波动说,从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到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学说,以至现代的波粒二象性理论。

光按其传播方式和具有反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性质来看,有波的特征;但许多现象又表明它是有能量的光量子组成的,如放射、吸收等。在这两点的基础上,发展了现代的波粒二象性理论。

光的物理性质由它的波长和能量来决定。波长决定了光的颜色,能量决定了光的强度。光映射到我们的眼睛时,波长不同决定了光的色相不同。波长相同能量不同,则决定了色彩明暗的不同。


光源色温对颜色的影响:

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的种类繁多,形状千差万别,但大体上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光源受自然气候条件的限制,光色瞬息万变,不易稳定,如最大的自然光源太阳。人造光源有各种电光源和热辐射光源,如电灯光源等。

不同的光源,由于发光物质不同,其光谱能量分布也不相同。一定的光谱能量分布表现为一定的光色,对光源的光色变化,我们用色温来描述。色温用绝对温度"K"表示,绝对温度等于摄氏温度加273。如正午的日光具有色温为6500K,就是说黑体加热到6500K时发出的光的颜色与正午的颜色相同。其它如白炽灯色温约为2600K。

色温是光源的重要指标,一定的色光具有一定的相对能量分布:当黑体连续加热,温度不断升高时,其相对光谱能量分布的峰值部位将向短波方向变化,所发的光带有一定的颜色,其变化顺序是红-黄-白-蓝。

通过上面的情况我们就可以发现,色彩与光线的关系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色温,所以CIE对标准光源的色温是有严格规定的,只有符合要求的光源才可以用于对色作业。除此色温,还有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就是光源显色性。显色性是衡量光源视觉质量的指标。假若光源色处于人们所习惯的色温范围内,则显色性应是光源质量的更为重要的指标。这是因为显色性直接影响着人们所观察到的物体的颜色。


人的心理对色彩的影响:

当然除了客观上的光源之外,人的心理也会让我们感觉色彩上出现不一样的判断。

日常生活中观察的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即形成心理颜色视觉。在色度学中,颜色的命名是三刺激值(X,Y,Z);(R,G,B);色相,明度,纯度,主波长等。然而在生产中则习惯用桃红、金黄、翠绿、天蓝、亮不亮、浓淡、鲜不鲜等来表示颜色,这些通俗的表达方法,不如色度学的命名准确,名称也不统一。